NFT 在印度尼西亚越来越受欢迎,但数字素养仍然落后
来源:36氪出海推荐
印度尼西亚的业余创作者争先恐后地在 NFT 市场 OpenSea 上铸造和出售随机图像。

Sultan Gustaf Al Ghozali以不可替代代币 (NFT) 的形式出售数百张自拍照的消息在网上疯传后,他的生活彻底改变。1 月 10 日,这位印尼学生将 933 张自己的照片铸造成 NFT,并在全球最大的 NFT 市场 OpenSea 上出售。两周内,他的图片总交易量达到 387 ETH,相当于 945,000 美元。

在 Ghozali 成功的推动下,许多其他印度尼西亚人也跟随他的脚步,创建了自己的 NFT,包括婴儿和食物的随机图像。一些 NFT 创建者甚至伪造了他们的身份证图像,不经意间将他们的姓名和地址等敏感的个人信息放到了网上。一位特别的创作者甚至在他的 NFT 旁边贴了一个标题,上面写着:“我需要钱,所以我卖掉了自己的身份证。”

在这种被印尼网民称为“Ghozali 效应”的狂热之后,该国通信和信息技术部(KOMINFO)宣布将与 OpenSea 合作,阻止访问违反印尼法律的 NFT。 CNN新闻报道。该部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,它将监督该国的 NFT 交易,并对传播违反个人数据隐私法规和 NFT 市场知识产权的内容的互联网用户采取法律行动。

NFT 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单元,每个单元都与资产相关联,资产通常是数字文件。尽管近几个月来 NFT 在印度尼西亚的受欢迎程度飙升,但在当地名人和影响者的支持下,他们创建并分发了自己的代币,但 NFT 铸造热潮已将焦点放在印度尼西亚的数字和加密素养上。

美国图书馆协会将其定义为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查找、评估、创建和交流信息的能力,数字素养不仅使人们具备使用数字工具的知识,例如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预订出租车,而且还包括对人们为什么买卖数字资产的理解。

印尼区块链协会主席 Asih Karnengsih 表示:“希望快速赚钱的新创作者或卖家可能不明白,当他们出售 NFT 时,他们出售的是数字资产(通常是数字艺术品)的版权,有时是‘吹嘘的权利’。” . “尽管几乎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 NFT 铸造,但在公共场所出售和分发身份证等个人数据是荒谬的,因为这会使他们处于网络犯罪的弱势地位。”

根据 KOMINFO 进行的一项调查,2021 年,印度尼西亚的数字素养指数为 5 级的 3.49,略高于上一年的 3.46。该研究在 514 个城市进行,涉及 10,000 名年龄在 13 至 70 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,显示当地人对数字工具的认识不断提高,他们对了解和采用此类工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。

随着印度尼西亚对 NFT 的兴趣增加,NFT 市场的数量也在增加。仅在过去的两年里,就建立了本土的 NFT 交易平台,包括 Tokocrypto、Paras 和 Kolektibel 的 TokoMall。然而,此类市场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欺诈的机会。Karnengsih 说,创作者和卖家都必须进行研究,以免被骗。

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,一些政府正在实施新的规定。在新加坡,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(MAS)发布了禁止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在公共区域(包括公共交通、公共场所、公共网站以及广播和印刷媒体)投放广告的指南。公司只能在自己的网站、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帐户上宣传加密服务。

这与印度尼西亚形成鲜明对比,在印度尼西亚,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的营销和推广是由加密货币交易平台、影响者和名人公开进行的。Karnengsih 认为没有必要在印度尼西亚禁止加密广告。

“在这里,加密资产由商品期货交易监管机构或 Bappebti 监管,该机构发布了可以交易的代币白名单。因此,Bappebti 将审查进入当地市场的每一种新硬币,”Karnengsih 说。

文案|来源:kr-asia